会员申请
|
六大“脑洞”解读2018年中国式机会∣罗振宇跨年演讲精华版2018-01-05 10:30浏览数:360次
![]() ▼这些机会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我把它称之为——“中国式机会” ▼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新物种越来越多,商业的打法从流量思维到超级用户思维的转变。 ▼要尽可能做让用户觉得长脸的事。 ▼新零售本质很简单,就两个字,效率。 ▼竞争壁垒就是自己的创新速度,只要我的速度比你快,你就永远只能追赶而没法抄袭。 从2017年12月31日晚8:30到2018年1月1日凌晨00:30,罗振宇用4个小时完成了主题为“中国式机会”的跨年演讲。 罗振宇通过分析中国用户的迭代、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根植中国本土并发展壮大的代表性企业,用“动车组脑洞”、“热带雨林脑洞”、“比特化脑洞”、“拔河脑洞”、“终点站脑洞”、“枢纽脑洞”这六大脑洞,对主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跨年演讲的开头,罗振宇说要解决6个问题: 第一,不是强者,是否还有登上舞台的机会? 第二,刚刚进场,怎么找到玩法? 第三,如果我跟上变化,有没有可能被淘汰? 第四,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遇到天花板? 第五,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 第六,中国经济能否赢得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 对于第一个问题,罗振宇提到了动车组脑洞。中国进入了频繁创新的动车组,精英有机会、二三线城市的人有机会,普通人也有机会。 对于第二个问题,罗振宇提到了热带雨林脑洞。找到玩法有两个答案,提供新的连接,产生新的物种;或者拥有自己的小生态。 对于第三个问题,罗振宇从新零售开始讲起。今年在同一天,马云和雷军都提到了新零售的概念,随后刘强东也提到了新零售革命的概念。“这是典型的,大家不知道新零售是什么,但是先用起来一个概念再说。” 以下为罗振宇“时间的朋友”演讲精选版。 看点 我们的2017 过去,我们提到商业,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竞争”。而现在,你还来不及摆好姿势和竞争对手厮杀,用户就已经变成了另一个物种了。过去商业世界的主题是和对手竞争。未来商业世界的主题是追赶上用户。 用户是一条河,在奔腾向前。 《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红桃皇后说过一句让人很费解的话,“在我们这个地方,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之前,我们以为这是童话;2017年,才意识到这是现实。 一方面是大者越大、强者恒强,前面的咱是追不上了。另一方面,是所有人都在逾越规则、所有人都在离经叛道,后面的很快就要把咱超过去了。 2017年,我就这样逢人就问,关于我们这一代人形形色色的焦虑,得到了各色各样的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讨论,都逐渐聚焦到了以下六个问题上: 第一,我们不是强者,还能不能登上舞台? 第二,我们刚刚进场,怎么找到新玩法? 第三,跟不上变化,会不会被淘汰? 上面三个问题,离我们很近。更进一步,还有三个问题,看似离我们有点远,但其实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更大—— 第四,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遇到天花板? 第五,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 第六,中国能否赢得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 2017年,这六个问题,我不断请教高人,我觉得我是得到了阶段性的答案。这些答案,我把它总结成了“六个脑洞”。在这些问题、答案和脑洞中,我也逐渐看清了我们这代人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我把它称之为——“中国式机会”。 脑洞 大开 六大脑洞 罗振宇把镜头对准了中国,通过分析中国用户的迭代、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根植中国本土并发展壮大的代表性企业,用“动车组脑洞”、“热带雨林脑洞”、“比特化脑洞”、“拔河脑洞”、“终点站脑洞”、“枢纽脑洞”这六大脑洞,对主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动车组脑洞—— 中国将进入平凡创新时代。过去,我们的发展就像绿皮火车那样,靠单一的火车头拉动所有车厢。但现在,“绿皮火车”转变成了“动车”,每节车厢都有自驱力,又为整体提供驱动力。普通人在传统行业中积累的经验和优势与技术和互联网结合而被放大。而二三线城市也成为热门品牌的实验室和孵化地,诞生了很多媲美一线城市的消费品牌,比如三只松鼠、江小白等。尽管大者恒大,但在“火车头”之后,仍然有大量的机会。 你有没有发现,今年的一些热门公司,来历有点奇怪?他们都出身在二三线城市。你会发现,这些公司都不是从一线城市发展出来的,是二三线城市的成功逆袭。 按说,一线城市人口聚集多,信息传播快,示范作用好,为什么这些成功的消费品牌反而诞生在二三线城市呢? 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所有的答案,都和中国独特的国家禀赋有关。尤其是人口的分布结构。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还是聚集在二三线城市。它们更能代表典型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一种消费品,无论是价格、消费习惯,还是供应链的成熟度,只有在这些城市被检验了,成功了,才有在更大范围内复制的能力。 这些城市,虽然并不像一线城市那么庞大,但本身也有一个不小的人口规模和市场。同时,又不像一线城市那样,选择那么多,竞争那么激烈。于是,天然就成了消费品牌的实验室。 举个例子。2017年,很多人都在谈论喜茶。其实,还有一家叫做古茗。7年前,它在浙江台州的一个镇上开了第一家店,今年开到了第1200家店。想不到吧?那他有什么诀窍呢?其实都是这种小知识。 比如,他就发现,在小镇上开店,装修不见得要多高大上,但是灯一定要亮,要成为当地的路灯。镇上的灯光通常是很暗的,你的店特别亮,顾客就觉得这家店更好、更干净。 你看,这种知识难吗?这种知识,即使你不在大城市里,听不着热门的创业课,也见不着硅谷大佬,你也一点都不可惜,因为这些知识只能来自于实践中的点滴积累。 ▌热带雨林脑洞—— 中国的商业环境如同亚马逊热带雨林,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能包容足够的内部多样性,大的生态系统就有足够多的机会,新业态、新思维、新物种不断涌现。新机会也同时让新玩法替代了旧的玩法。比如成为新一波价值的连接器,代表案例是共享单车;比如由“流量思维”转向“超级用户思维”,区别对待那些能创造价值和收益的用户,关心他们,和他们在一起。 过去,受互联网的影响,大家都觉得主流的商业打法,应该是流量思维。 不能说流量思维就错了。过去这20年,互联网人口红利爆发,大量的人从线下转到线上,从真实世界移民到网络空间,用“流量思维”来数人头,图进取,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反正遍地沃野,插根扁担都能开花。 但是现在不行了,流量越来越贵,而且都已经被巨头们垄断。 那一个新的创业公司,要想崛起,没有流量还怎么玩呢?只好变玩法。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亚马孙热带雨林。它有700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独立生态系统。光昆虫就有250万种。动物植物很多都是别处没有的。为什么别处没有? 我们的中国跟亚马孙热带雨林一样,它有足够的规模,有足够的内部多样性。你看,这就是大生态系统的好处。不管它原来有多少古木参天,也不管它原来有多少野兽成群,都会有新机会出现。 而且新机会还有两种,一种是做物种间的新的连接器。另一种,是维持一个独立的小生态。 在亚马孙热带雨林里都是不错的活法。所以,我把2017年开的这第二个脑洞,称之为“热带雨林脑洞”。 ▌比特化脑洞—— 这个世界正在被迅速比特化、数字化,互联网摧枯拉朽的冲击让各个传统行业不禁担心会被互联网颠覆。跟不上快速变化,是不是就会被淘汰?答案是,只要以更高的效率做最好的自己,就不必担心会被淘汰。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仍然要坚守那些不变的东西。无论产业怎样因互联网而变化,提高效率和专业化分工这两个维度是不变的。 先来看2017年变化最快的一个地方,那就是新零售。它快到了什么程度?快到了,没有人明白它究竟是什么,所以,只好在老概念前面加了一个“新”字,管它叫新零售。 新零售的玩法和打法,今年看来只是一个买棋子、做布局的阶段,真正的好戏,得明年上演。 新零售说起来很玄乎,但其实本质很简单,就两个字,效率。三个字,高效率。九个字,用一切手段提高效率。16个字,用一切手段全方位无死角地提高效率。 有的在数据算法上下功夫,有的在支付上下功夫,有的在物流配送上下功夫,有的在建仓策略上下功夫,有的在创造场景上下功夫。 不管什么功夫,你站在消费者这头看,本质上都是让你“想要就要,马上就要”。在你的购买欲萌发时,就能完成支付。在你的购买欲消退前,就能完成送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快递来。 速度、速度、速度,你看我们刚才讲,从货逼近人的速度,支付的速度、送货的速度到认知的速度,我们其实只是想问一个问题,这么强调效率、速度,演化这么快的领域,真的把那些不赶时髦的人甩出去了吗? 前几年,几乎所有产业的人都在谈互联网冲击,似乎互联网是一张过时不候的船票,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大家都深陷在所谓的转型焦虑中。但是,在2017,连一个水果摊,一个烤红薯的,都已经被微信、支付宝拽到了线上,还有什么互联网转型的问题? 2017年,不管你原来有什么认知,什么处境,有没有互联网思维,不管你是一个传统超市,还是一个夫妻老婆店,都被资本,被阿里系、腾讯系的力量,用投资、并购、地推、补贴的方法拉上了轰隆隆的战车。 这就是我们今天问出的第三个问题,“跟不上快速变化,是不是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开了这第三个脑洞,叫“比特化脑洞”。 什么意思?这个世界正在被迅速比特化、数字化。2017年,新零售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比特世界是一个需要我们攀爬的山峰。但是,2017年,比特世界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脑洞。原来它哪用你攀爬?它是主动匍匐到你的脚下,席卷你,拽住你,托举你,赋能你。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脑洞。过去几年,我们经常会害怕一些大词。我们受到互联网思维、免费、共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概念的冲击,我们一时恍惚,觉得这个世界下一秒就会变得陌生,我们会因此掉队。但是,明白了比特化脑洞,我们明白了,有两个趋势永远不变—— 第一,无论产业怎么演化,都是往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演化。所谓的新零售,不过就是让更多的人,以更便宜的价格、更便捷的方式、更好的体验,买到更丰富的商品。这一点,不可逆。 第二,分工会越来越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只做专业的事。越专业的人,就越不会被时代抛下。这一点,也不可逆。 既然这次是这样,未来再有什么新词、大词,也许我们就不会被它们吓到。 做最好的自己,以更高的效率做好自己,比特世界自然会给你寄来船票,什么都不用担心。这就是比特化脑洞。 ▌拔河脑洞—— 在由供应链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经济体都融合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谁有强大的人口、市场和产业规模,谁就会在拔河游戏里占有优势。 这里面的博弈不再是像拳击比赛那样你死我活,而是绳子往哪儿移一点,主动权就多一点。当下的中国无论是在人口、市场和产业上都有优势,在拔河的新时代,中国会遇到增长的天花板吗?显然不会。 ▌终点站脑洞——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它不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其中一站,而是最后一站。中国兼具弹性和效率的供应链网络,能帮助任何高科技产品大规模量产:比如全世界每5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产自东莞。一部手机,有一千多个零部件,60%的供应商都聚集在深圳、东莞两地。 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看起来很宏观,但是它关乎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 我们来看几次产业革命的典型产品—— 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典型产品是火车。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典型产品是汽车。 这次产业革命的典型产品是手机。一部手机买了之后,能用多长时间?大概1年,大多数人就已经更新换代。 还记得一个品牌叫诺基亚吗?在它被微软收购的时候,CEO约玛?奥利拉说过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从产业演化速度的角度,也许我们能给出答案。 当智能手机出现的时候,诺基亚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在所有手机厂商中,它是拥有自己完整生产线的最大厂商。这意味着它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把控力,综合成本控制能力是最强的。但是,智能手机的基本需求是什么?是创新。而诺基亚的庞大生产线,就意味着它的创新能力一定是被抑制的。因为生产线是按照之前产品的需求设计的,想创新的话,整条生产线都得调整,成本极高。 所以,诺基亚是怎么死的?是被它沉重的肉身拖死的。 在以前时代的创新,创新的基础是技术,技术本身就构成竞争壁垒;但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创新,创新的基础是观念,观念本身很容易被抄袭,所以它的竞争壁垒就是自己的创新速度,只要我的速度比你快,你就永远只能追赶而没法抄袭。 规模不再只是规模,规模本身就是能力。 这是在2017年我开的第五个脑洞,我把它称之为“终点站脑洞”。 ▌枢纽脑洞——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经贸有效运转的必经节点,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枢纽”角色:向原材料产地国家输出资本、制成品、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向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形形色色的工业品和创新落地的机会。由此,中国链接起西方世界和欠发达国家的枢纽,参与着塑造全球新秩序。 今天,我们回答了六个问题,回应了六种焦虑,在开出的六个脑洞中,其实也认出了六种“中国式机会”。 这只是一个起步。我不觉得今天说的是什么终极答案。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将会持续探索这些问题,这种探索一点也不抽象。它和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的决策息息相关。 人生算法 下面我要说的话,只能是说给你们这样少数人的。它只跟少数人有关,也只对少数人有用。 这是2017年我感受很深的一个词——人生算法。 过去,我们对于人生策略有一种误解。以为最成功的人生,一定是因为寻找到了某种规律。我们总觉得,这规律应该是客观的,是不能改变的,是躺在那等着你发现的。但是,只要找到了,就可以一把解决所有问题。 但是,在人生算法看来,成功策略不该是这样的。 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律,只有可以不断增大的概率。 哪有什么可以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根据反馈不断迭代的过程。 为了说清楚什么是“人生算法”,我的朋友喻颖正考过我一个很好的问题。今天也考考你。 假设你现在面对两个按钮—— 按下第一个按钮,直接给你一百万美元; 按下第二个按钮,你有一半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当然还有一半机会就什么都没有。 这两个按钮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个? 有人会选第一个,因为落袋为安。100万美元也不是个小数。 有人会冒个险,选第二个,因为万一成功,从此就成了人生赢家。 但是,出这道题的喻颖正告诉我,这道题的本质,不是考这个。 这道题目,是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那就是要选第二个按钮。有一半机会拿到一亿美元。 你可以找一个人,说,我有一半机会能拿到一亿美元。咱俩关系不错,如果你给我一百万美元,我就愿意把这个机会分享给你。你去按,什么也没有,你认倒霉,如果拿到了一亿美元,咱俩平分。 有的算法,虽然引入了风险,但是没有风险的控制机制,所以也不怎么样。有的算法,引入了风险共担者,有的算法引入了市场。算法越迭代,成功的概率就不断地提高。 这就是“人生算法”的力量。 我想给你推荐一本书,这里面呈现了一个用“人生算法”驱动的生存方式,美国最着名的投资人之一瑞·达利欧写的《原则》。 我牢牢地记住了达利欧的下面这段话:“算法,就是在连续性基础上运行的原则。” 我们总觉得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憋着什么发财的诀窍,但是查理·芒格说:“当成功概率很高的时刻,下最大的赌注,而其余时间按兵不动。”这就是在说人生算法。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这也是在说人生算法。 如果还是觉得费解,喻颖正也写了一个公式: 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你抓住中国式机会,就是更大概率的事件。 2018年已经开始,我们这群人即将分头前行,各自启动自己的人生算法。祝各位好运。下一次,我们聚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现场的时候,希望每个人都会像木心先生所说的那样: “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 关注我们: 点击屏幕右上角 + 按钮, 关注“濮阳化妆品协会”; 在【添加好友】【查找公众号】中查找“濮阳化妆品协会”; 点击屏幕右上角 … 按钮,也可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哦。 联系我们: 濮阳市化妆品行业协会邮箱:pyhzphyxh@163.com 地址:濮阳市京开大道与绿城路交叉口东南角兴腾集团四楼 电话:0393-8965166
|